血液病百科 >> 白血病 >> 历史版本

历史版本1 :白血病 返回词条

白血病
白血病
1847年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首次识别了白血病。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stem cell)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简介回目录

白血病
白血病——显微镜下的结构
白血病属于中医急劳范畴,病因病机为毒热伤血,侵及骨髓,导致阴伤血耗,症见发热,骨痛,出血,贫血等。骨髓化验可发现幼稚细胞增高,可达50—90%,病情轻重不等。外周血同时有大量的幼稚细胞存在。化疗,目前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其副作用大,临床易复发,而且费用较高,一般人难以承受,给患者求医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就目前治疗的形势和失败、复发率来看,这已经成为一大难题。

我们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种病,认为幼稚细胞的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因为生成幼稚和正常白细胞的元素来源于同类干细胞或祖细胞。只是在转化为成熟的白细胞而发生中途变异。为什么大脑会指示如此大量的粒系干细胞释放和转化?其本意恐怕是有某种病理对机体产生了潜在的威胁,而想使起尽快转化为成熟白细胞来抗拒外来邪气罢了。白细胞作为人体防御系统,这是不争的事实。转化时的细胞变异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是潜在的病理威胁根本不来源于体内(可能来源于外界的多种污染或病毒,且病因是正常白细胞和淋巴系统根本无法抗拒的)。大脑是在谋求分化另外一种抗病细胞,但又无法改变人体内所固有的多种因子。如(遗传因子、生物钟……)等而导致细胞变异,从而起到了反面作用。二是本身的内在机能分工紊乱,大脑神经指挥失司,因此应从脑下垂体和交感神经、植物神经病变中找到突破口,中医认为主骨、骨生、髓通于脑。那么,分化幼稚细胞是否可以说是中枢神经最深层的指令性障碍呢?我认为可以。在多年的临床生涯中,见到过无数的血液病患者,有一个较奇怪的问题使我思索多年,就是在发病患者中大多数其智商和机敏度较一般人为高,尤以儿童为甚。这与该病可能有某种牵连,所以在思考本病时提出脑的问题,以供参考。

从治疗角度讲,祛除潜在的病理威胁当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中医中药恰恰是从这里得到了公认。治疗从脑部着手,柔和天麻、西黄、羚羊角、钩藤等祛风清脑的药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与目前化疗所说的防止脑白所采用的鞘注等手段从意义上讲正是不谋而合。这也是中药从根本上治疗血液病的内在表现。

从病因病机上讲,毒热伤血是其疾病根本,也可以说是“类癌反应假说”,阴亏血耗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临床所见的高热、贫血、出血、感染、幼稚细胞高等是其疾病各自不同时期的表现症状而已,也可以说是“类癌病态反应”。因此中医药清脑祛风、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凉血滋阴为一体,寓清热于解毒之中,寓化瘀于凉血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医辩症论治的基本法则。从根本上将病邪清除于机体之外,使毒无所生、邪无所起,其潜在的病邪消失,幼稚细胞不在分化,疾病也自然康复。

我们曾用这种疗法治疗无数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屡用屡验,特别对于化疗无效或复发后的副作用、高烧不退的、出血不止的等危险症状,一般在数日内就可热退血止。特将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权当是一种健康宣传。患者可在其他疗法无效或失败时,不妨返回自然,采用中医药来治疗白血病。因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望各界同仁指正。

6种表现回目录

白血病
白血病
白血病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许多研究认为,病毒可能是其主要因素,遗传、放射化学物质等,与其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白血病类型复杂,一般根据病程急缓,分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两种。根据白血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又可分为急性淋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该病症状因类型不一,具体表现也就不一致,其早期的主要症状有以下6种:

·感染发热  
感染发热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果。易导致各种细菌、真菌感染,且较一般人易扩散和难治愈。其表现为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窝组织炎、肛周脓肿、肠炎膀胱炎等。特别是肺炎和胃肠道感染,可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体温超过38.5℃,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贫血
约有60%以上的患者存在贫血。因患者血红蛋白减少,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贫血,且进行性加重,主要特征为皮肤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急、多汗等。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此特征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为常见。约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在颈、锁骨上窝、腹股沟等处,触摸到淋巴结肿大;腹部深触诊,可触及肿大的肝脾。当然,肝脾肿大不是白血病特有的,肝炎、肝脓肿、肝癌等,都可有肝肿大。溶血性贫血、伤寒等,可有脾肿大,应在充分检查后,与上述情况鉴别。

·骨关节疼痛
因白血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和骨膜所致。这一特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而又以儿童白血病居多。胸骨压痛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关节疼痛局部常无红、肿、热现象。出现以上症状后,患者及家属要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诊断,以尽早治疗。

·出血  
因血小板减少,白血细胞浸润小动脉、小静脉,使血管壁损伤,凝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可达67%~75%,常以皮肤淤点、淤斑、齿龈渗血、鼻出血最为多见。女性可有月经过多。部分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或组织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时,病人可有黑便或血便,泌尿系统出血时,尿液呈洗肉水样;视网膜出血时,病人视物不清,甚至失明;发生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可突然死亡。

·剧烈头痛
因白血细胞在蛛网膜增生,蛛网膜下腔发生狭窄,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交通性脑积水所致。病人会出现剧烈的爆炸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3大手段回目录

白血病
白血病
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化疗中药治疗三大手段。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受到配型和费用方面的制约,加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所以还难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联合化疗。

西医化疗药物可以缓解病人症状,但副作用较多。如杀伤、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出血;抑制正常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厌食恶心、呕吐;还会影响心肝肾功能,化疗药物还可使第二肿瘤发生率增加。此外,化疗药物剂量再大,也不可能完全杀灭体内的白血细胞,而残留的白血细胞是疾病复发的根源。

中医治疗白血病,从清热解毒、补益肝肾、健髓生血入手,可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所以,治疗中,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则/p>

近年来,西安恒生堂制药有限出公司生产的纯中药片剂——解毒维康片,根据中医系统疗法,辩证施治理论,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可用于白血病热毒雍盛、肝肾不足证,以及放疗和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等症。为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科学家对舞茸(Maitake,又名灰树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舞茸中含有以β-(1-6)结合为主链β-(1-3)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和以β-(1-3)结合为主链β-(1-6)结合为侧链的活性葡聚糖,实验证明这些活性葡聚糖可通过活化免疫功能而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还发现纯化的活性葡聚糖只有通过注射才能显效,而舞茸D-fraction(活性葡聚糖和蛋白的结合物)通过口服便可得到理想的效果。舞茸D-fraction无论是化学结构和组成成分或是分子量都有别于从香菇、云芝、灵芝、等其他菇类提取的同类物质,其生物活性也是这些同类物质所无法比拟的。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显示舞茸D-fraction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防癌抗癌作用:
      1、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2、诱导癌细胞凋亡。
      3、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4、与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
      5、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麦克健康食品公司是第一个系统研究舞茸的权威企业,其生产的舞茸精滴剂对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能起到很好效果。

心理护理对策回目录

1、交谈、宣教法。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诱导其宣泄出抑郁自闭的原因,满足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经验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

2、争取社会系统支持。对改变信仰,寻求精神寄托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对文化层次低、搞迷信活动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危害性,并坚决制止。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者因盲目信仰宗教,整天处于虚幻状态,对这类患者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3、缓解外因刺激法。对4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及社会系统的配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4、排解及优化情绪法。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地渡过强化治疗期。

5、心身护理法。在心身交互理论原则的指导下,在工作中重视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平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在心理波动状态时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冷汗和胃肠道功能减弱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根据反应轻重适当给予药物控制,减轻心理刺激源的影响,以达到生理机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病理机制回目录

白血病
白血病
白血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成人癌症的2%,儿童癌症的30%以上。白血病是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性的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症状;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周围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所以,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主要表现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非特异性病变则为出血及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主要发生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也可出现在全身其它组织中,致使正常的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显著减少。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而呈灰红色或黄绿色。淋巴组织也可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后期则淋巴结肿大。有50%~80%白血病死者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改变。常见者为血管内白细胞郁滞、血管周围白细胞增生。其它最常发生白血病浸润的脏器是、肺、心脏及胸腺、睾丸等。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白血病浸润组织脏器比较集中而且严重,破坏组织能力较大。白血病在疾病过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造血组织、皮肤粘膜、心包膜、脾、胃及中枢神经等。其出血常发生在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的基础上。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梗死及全身代谢障碍,局部或全部组织可有营养不良与萎缩,甚至坏死等。近年来由于大量化疗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其尸检病理变化有新的表现,白血病细胞崩解浸润消失,出现了纤维蛋白渗出,组织细胞吞噬,继而纤维化。骨髓可出现萎缩或纤维化,某些霉菌、原虫的感染增多,药物引起的病变增多。

现可知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病,恶性病变可发生在造血干细胞广泛范围内,累及的范围可以多少不一。恶性克隆的产生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逆转录病毒感染原瘤基因激活是主要的,而放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特别是烷化剂)以及遗传因素致染色体异常和免疫功能降低等促使了恶性克隆的产生和发展。某些造血系统疾病如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淋巴瘤等最终也可以转化为白血病。 

常用药物回目录

复方斑蝥胶囊 西黄丸 消癌平片 鸦胆子油口服液 参丹散结胶囊 珍香胶囊
白血病放化疗辅助药:
微达康颗粒 贞芪扶正颗粒 贞芪扶正胶囊 参芪十一味颗粒

并发症介绍回目录

·

白血病
白血病
感染
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等。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扩头毛孢子菌等,上述霉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粒细胞闰少或持续发热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虫感染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为其常见类型。

·肠功能衰竭
由于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而导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内进行高营养输液仅解决部分问题,营养缺乏可发生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高尿酸血证
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引起肾小客广泛损伤和尿酸结石,可导致少尿、无尿因此白血病患者必须补充较充分的液体,以保证一定的尿量,并服用别嘌噙醇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则须限制补液量,并作透析治疗。

·出血
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所以要根据病因打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

·肺部疾患
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气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状或粟粒网状,可作肺部放射的试验性治疗。

·电解质失衡
白积压病治疗过程中常因白血病细胞破坏过多或因化疗药物性肾损害等原因而排钾过多又因化疗引起饮食欲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纳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钾或因白血病细胞破坏使磷释放增多,导致低钙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播散性血管是一组严重的出血综合征。

预防介绍回目录

1、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

2、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3、慎重使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4、避免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及监测工作。如在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5、对白血病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别注意白血病警号及早期症状。有条件者可服用天仙活力源做预防性治疗。

特殊类型回目录

1、淋巴肉瘤性白血病系指淋巴肉瘤的病程中发生骨髓广泛转移。小儿时期淋巴瘤约有30%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远较成人为高。病人常有颌下、颈部、纵膈等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有淋巴瘤的表现,同时有ALL的血液和骨髓检查所见。一般常按ALL治疗,但预后较ALL差,容易复发。

2、绿色瘤系指白血病过程中骨骼等部位出现肿瘤病变,表现为局部结节状或块状隆起。多见于眶骨、颞骨、鼻骨、胸骨、肋骨、骨盆骨以及其他扁平骨的骨膜,全身各处的淋巴结、、脾、肾、肺、肌肉、乳房及硬脑膜等,其他内脏也均可侵犯。肿块外观与切片呈青绿色,故名绿色瘤。切片与空气和阳光接触后绿色能迅速消失,经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处理后绿色又可复现。多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极少合并于其它类型白血病。除白血病的一般症状外,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眼眶可致眼球凸出,眼睑浮肿、结膜外翻、复视或失明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骨板外层增厚、骨质破坏、疏松等。治疗依照白血病的类型而定,一般采用联合化疗后,局部肿块多在短期内可消失。亦可加局部放疗。

3、先天性白血病指新生儿时期(4周以内)发病者。绝大多数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其临床表现除一般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征外,皮肤损害最为突出,甚至可为首发症状。多为结节性皮肤浸润,结节较硬,可移动,表面皮肤常呈蓝色或灰色。直径大约为0.2-0.3cm,多见于头部、面部、耳、鼻或驱干部,表面偶可形成溃疡。皮肤损害亦可表现为丘疹、多形性红斑、出血斑,湿疹或疱疹样损害。初生时贫血常不明显,但生后血红蛋白常很快下降而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一般增高,甚至可高达1000X10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约为10%~80%。骨髓所见与其他时期的白血病相同。本病可合并其他先天畸形。诊断本病时应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本病一般病程较短,多于2-3个月内死亡,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4、多毛细胞白血病旧称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本病以出现形态学上特异的多毛细胞为特征。这种细胞在光镜下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胞浆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或毛状突起,因而得名。细胞核常不规则,核周常有一圈光晕,偶见核仁,胞浆量中等,瑞氏染色呈天蓝色。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膜表面有较多散射状的细长毛状突起,一部分细胞呈皱折状突起。其细胞膜单克隆抗体表型属成熟B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大多为阳性。酸性磷酸酶阳性,且不被酒石酸抑制。

临床表现在成人以慢性病程者多见,70%——90%的病例有明显脾肿大,部分病人常因体检时发现脾肿大而确诊,约半数病例有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多不显著。周围血象常表现全血细胞减少,多数病例有明显粒细胞减少。骨髓检查比较困难,往往呈干抽现象,需做骨髓活检。骨髓表现粒系增生减低,网状纤维增多,有中度至广泛的毛细胞浸润。小儿时期此病罕见,多为急性病程,一般为3——10个月。诊断主要依据找到典型的毛细胞。此病对目前常用化疗效果不佳。脾切除可使生存期明显延长,并能纠正全血细胞减少。文献报道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5、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本病罕见。临床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症状外,常有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等脏器的浸润症状。心脏浸润可出现心室壁血栓、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和坏死,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电图异常改变。尚可见嗜睡、昏迷、抽搐、偏瘫等中枢神经系症状。肺浸润可出现慢性咳嗽、呼吸困难、青紫、肺部罗音等。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以上,并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原粒细胞>5%。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本病化疗效果不好。

6、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本病亦少见。临床症状以贫血、出血症状较突出,肝、脾、淋巴结肿大少见。
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见大量嗜碱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增多,各阶段嗜碱粒细胞增多,核左移。胞浆中有粗大颗粒,甲苯胺蓝或闪花蓝(AstiaBlue)染色阳性,以此可与中性颗粒细胞相区分。诊断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粒细胞增多。化疗效果不佳,常引发DIC,多在短期内死于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


词条信息

yatao
超级管理员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