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障的治疗

标签: 急性再障的治疗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急性再障的治疗以免疫抑制药为主,在治疗上要防治感染,纠正贫血,防止出血,去除病因和免疫抑制药治疗。
 1、防治感染:急性再障预后凶险,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感染。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病人应隔离保护,输注新鲜血浆、人血丙种球蛋白或白细胞悬液,以增加患儿对感染的抵抗力。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早使用强力有效的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体感染之前,通常需要广谱抗生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联合应用。一旦证实了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敏感药物,则可根据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进行合理选药。
2、纠正贫血:当病情进展迅速,血红蛋<40g/L时,有可能出现贫血性心功能衰竭和组织缺氧的表现,应尽快输血,但输血速度宜缓慢,以防促进心功能衰竭。
3、防止出血:颅内出血或其他脏器严重出血是本病致死的另一重要原因。当血小板计数下降至20×109/L时,出血的机会则大大增加,应积极输注足量的血小板或新鲜全血,要求使血小板数量至少达到20×109/L以上。血小板成分输注,从正常人1单位(400~500ml)全血中可提取1个单位血小板血浆,平均含1011个血小板,输入1个单位血小板/m2能增加1.2万/μl血小板数。肾上腺皮质激素虽然不能增加血小板的数量,但它们具有改善血管脆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少出血的机会。
4、去除病因:对一切可疑的致病因素,均应立即停止接触、应用。
5、免疫抑制药治疗: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药物: 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作用机制:杀伤抑制性T细胞,促进CD4 /CD8 比值恢复正常;具有丝裂原作用,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L-3及CSF,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可直接与造血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使造血恢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用法: A.马-ATG(H-ATG)每天10mg/kg,或猪-ATG(P-ATG)每天15~20mg/kg,或兔-ATG(R-ATG)每天10mg/kg静滴,连用5天,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每天40mg/kg,持续静滴12h,连用4天。并加用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每天1mg/kg,静脉注射。 B.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每天20mg/kg,持续静滴4~6h,连用8天,继给泼尼松每天40mg/kg,连服5天。后者能克服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的不良反应。通常经治疗1~3个月临床症状及血象改善,有效率达30%~80%,复发率10%左右。上述方案主要用于急性或重型再障的治疗。本制剂适用于血小板>10×109/L的病例。首次应用前应作过敏试验,用1/10瓶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溶于100ml生理盐水内静滴1h,滴注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在场,床旁备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异丙嗪等急救药品。过敏反应表现为口周及四肢麻刺感、唇及喉肿胀、支气管痉挛、声门水肿、低血压等。出现过敏反应后立即停止静脉滴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并加入地塞米松2~4mg,必要时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出现声门水肿立即给予1∶1000肾上腺素0.1ml皮下或静脉注射。一旦发生过敏反应,以后绝对禁止再用本品。在首次给药12h前用异丙嗪1次,静滴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4mg,勿用同一输液瓶滴注其他液体及血制品。用药一周末至两周内可发生血清病,出现发热、皮疹(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淋巴结肿大、关节酸痛,严重表现有面部及四肢水肿、少尿、喉头水肿、哮喘、末梢神经炎、头痛、谵妄,甚至惊厥。一旦出现上述任何表现者均应严密监护,仅有皮疹者则可给予异丙嗪、止痒洗剂等对症处理,较重表现者则可给予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每天10mg/kg,1次静注,连用3~4天。已知对上述制剂过敏者及存在急性病毒感染者禁用。 ②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适用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不宜应用者。 A.作用机理: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抑制IL-2和γ-干扰素的合成;封闭T细胞表面受体,抑制CD8 细胞活性及增殖。 B.用法:开始时每天5mg/kg,连服2周,随后根据血浆药物浓度进行调整,使CSA血浆浓度谷值保持在200~400ng/L。服药时可将CSA溶液掺入牛奶或果汁等饮料内摇匀后服用,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高钾食物、含钾药物及保钾利尿药,以防高血钾发生。单用有效率约30%。 C.不良反应:主要是肾脏毒性,其次是肝脏损害。其他如多毛、皮肤色素沉着、牙龈肿胀、水钠潴留、手足烧灼感、震颤、肌肉痉挛及抽搐(可能与低镁有关),可出现良性乳腺增生及因肾性高血压引起头痛等。此外,也可因细胞毒T淋巴细胞下降,而易发生卡氏肺囊虫感染。血药浓度的监测可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③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 A.作用机理:可能为抑制CD8 细胞分化增殖,除NK细胞对骨髓的抑制作用。适用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B.用法:每天20~50mg/kg,静滴3天,然后每周减半量,直至每天1mg/kg后停药。适用于重型再障,有效率约25%。 C.副作用:主要是感染和高血压,其他可有胃炎、心律失常、高血糖、情绪改变、库欣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 ④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单抗)。作用机制:杀伤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CD8 T淋巴细胞。用法:CD4/CD8正常者,CD3单抗10mg,地塞米松(氟美松)3~5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滴,1次/d,连用5~10次;CD4/CD8倒置者,先用CD3单抗每次5~10mg,2次/d,连用3~5次,改用CD8单抗每次5~10mg,连用3~5次。用前肌注异丙嗪。 ⑤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 A.作用机制:杀伤抑制骨髓造血的淋巴细胞,清除骨髓中可能与再障有关的病毒感染,与干扰素类细胞因子结合,去除其骨髓抑制活性。 B.用法:一般每次1g/kg,静脉点滴,每4周1次,1~2次有效者,可连用6次。重型再障有效率80%,不良反应少。用药后疗效反应时间不一,约30%发生于治疗后3个月,70%发生于治疗后6个月。在无效病例中,仍有25%可对第2疗程治疗发生反应。与其他免疫抑制药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达50%~70%。 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重型再障,病程早期进行移植成活率极高。最好采用HLA完全匹配的同胞兄弟/姊妹或非亲缘相关供者,CMV阴性的骨髓或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或脐带血。只要患儿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难治的感染存在时,应尽早(确诊后2~3周)进行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治愈率可达70%(已输过血者)至85%(尚未输血者)。移植成功后再障发者罕见。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白细胞功能 下一篇再障骨髓移植的条件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jingzhe
jingzhe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