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疾病   

温毒袭表证

标签: 温毒袭表证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一、概述
温毒是时毒之病的总称,多发于冬春季节,系感受时毒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温毒起病急,在一般温病具有的卫气营血证候变化的基础上,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外发斑疹的表现。温毒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流行性。温毒之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的《伤寒例》,但最早把温毒作为温病病名的是清代吴鞠通,如《温病条辨》说:“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周杓元《温证指归》称为时毒之证,说:“时毒一证,亦由天时厉气,风热郁于少阳、阳明,作时每多耳畔高肿,轻则不热,重则恶寒发热,夹食者胸闷,阖家大小,每每传染……治法亦主清散,甚则兼下。”温毒包括的病种很多,多以临床特点而命名。如热毒壅于头面,头面部欣赤肿大的名为大头瘟;初病则咽喉红肿、疼痛糜烂,肌肤丹痧的名为烂喉痧;初病发热,两腮肿大疼痛的名为痄腮。本文将主要论述大头瘟和烂喉痧的证治。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头面锨赤肿痛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起病较急,变化较快,初起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肿痛,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宋以前无大头瘟之名,《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少阴司天,客胜……及为丹空格疮疡”,与该病相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和肿病诸候》中所述病证也类似本病。此外,唐·孙思邈《千金方·疮痈卷》所论之丹毒似也包括本病在内。直到金元时代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头论》才有大头病之名称,李东垣称之为大头天行。明·李梃《医学入门》、清·喻嘉言《医
门法律》及沈金鳌《幼科释迷》等都明确称之为大头瘟。吴鞠通《温病条辨》称本病为大头温、虾蟆温,将其归于“温毒”之中。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腐烂、肌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初起邪气直犯肺胃,热毒充斥内外,进而可内陷,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烂喉痧病名提出也较晚。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描述“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似与本病类似。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喉心胸痛诸疾》所记有类本病,并将其归于“时气”范围,明确了烂喉痧发病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特点。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列有“痹”的治疗方药,实包括该病的治法。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疫门》记述了治疗以咽痛、痧疹为主症的病案,从此确立了烂喉痧之名。此后有关本病的专著相继而出,如清·金德鉴著《烂喉丹痧辑要》、夏春农著《疫喉浅论》、陈耕道著《疫痧草》等。

根据温毒的病证特点和发病季节,西医疾病中的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猩红热,以及艾滋病的某些证类等,都与温毒有相似之处,故对这些疾病或它们某一发·展阶段的证候,可以参照温毒进行辨证论治。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温毒在表证 下一篇温热下注扰动精室证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