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名词   

捏痧疗法

标签: 捏痧疗法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基本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捏痧法、放痧法或刮脊疗法等,其目的都是治疗疾病,统称为刮治疗法。

民间所说的痧是指夏、秋季的暑痧,即羊毛痧、标蛇痧、蚂蝗痧、绞肠痧、吊脚痧等,主要症状有头痛、全身疲倦、四肢酸软无力、纳差、时冷时热,相当于西医的重感、中暑之类的疾病。因此时在皮肤上可刮出紫红色血斑(小出血点),故称为发痧。除感冒和中暑外,刮痧。疗法的适应症还有头昏脑涨、神经衰弱、各种痛证、晕车晕船及水土不服等症。

基本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刮痧疗法的作用原理是以中医经络学说理论为指导的。通过刮痧,可产生两种作用:一是刺激经络某一穴位,产生的神经反射致经络疏通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二是使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松弛、毛孔扩张而起到散邪解肌不同的病征,选定相应的刮痧部位,如头面、五官疾病,刮颈椎两侧;心、肺疾病,刮胸椎1—5节两侧。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刮痧板或铜钱、瓷汤匙(边沿完好无损)等蘸油(植物油)、温水或随症配制好的药液,在病人某部位的皮肤(按上述原则选定),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反复刮。油或水干了,再蘸再刮,直到皮肤出现密集的紫红色条状丘疹(出现淤血斑痕更佳)为止。不宜来回刮,手法力度要适中。

至于刮多少条为宜,应视病情而定。按民间习惯:颈椎刮5—6行;胸、腰、骶椎刮2—4行;结喉两侧刮4—6行;胸部刮2—3行(横刮);膝弯内侧刮2—4行;肘弯内侧刮3行。每条长度约6—10厘米,每行间隔1.5—3厘米。以指代器的拧(捏、揪)痧法,即用食指、中指半屈张成钳形,蘸油或水在印堂穴、太阳穴、颈项等部位反复拧,直到皮肤出现红、紫色痧痕为止,效果与用器具刮相同。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唐汉中医药网 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
[2] 中国肿瘤网 http://www.cnzhongliu.com
[3] 恩威健康网 http://www.enwei.com.cn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振法 下一篇捏积疗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