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疾病   

清阳不升证

标签: 清阳不升证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清阳不升证虚弱土不生金,肺卫失养则洒淅恶寒。然此恶寒并非表症之恶寒,乃由脾胃内伤中气不足,卫阳不能顾护于外则洒淅恶寒。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脾胃论》明确提出“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清阳不升阳气不能充养于胸中,胸阳不振而惨惨不乐,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清阳不升阳气不能充养于胸中,胸阳不振而惨惨不乐,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故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培其本,黄芪甘温,补脾肺气,益气固表升提阳气,半夏陈皮化湿理气,少佐黄连以泻阴火,泽泻利湿清热以降浊阴,羌独活柴胡、防风其性辛温升散皆属风药。东垣为何贯用风药?此本方之妙处所在:一则风药可以化湿,风药入通于肝能补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滞,此风能胜湿之理。二则风药能助肝之升发,实乃补肝之药。 《灵枢》曰:“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也。”肝之少阳之气升则脾之清阳升,全身气机调畅。 《六节藏象论》曰:“十一藏取决于胆。”只有少阳胆气的升发则五藏六腑之气才能升发,故取风药以升发少阳之气。方中用白芍作用有二:1.补肝之体,益肝之用。2.以敛其逆气防止风药升散太过。甘草大枣益胃气。

此方升清降浊,补中有泻,散中有收,使气足而阳升,正旺而邪服矣。

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1.脉象:脾胃虚弱脉可见缓滑无力,肝郁不疏则见脉弦,清阳不升则寸脉沉。因此脉弦缓滑无力、寸脉弱即为主证。或见脉缓滑无力、弦濡无力。

2.舌象:常可见舌质淡齿痕苔白。

3.症状:脾胃虚弱常见腹痛,腹泻,纳呆,倦怠乏力,腹胀,便秘等。清阳不升则九窍不利,九窍者五藏主之,五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故可常见清窍失养的病症如头昏,头痛,耳鸣,鼻塞等。

只要主证见,兼证或见一二即可以升阳益胃汤治之,不拘限于治疗脾胃病症,符合上述指征不论内外妇儿皆可用之。

服用方法:方后注早饭午饭之间温服。早上7—9时之间乃辰巳之时正是肝当令,阳升之时,肝得时助则更能发挥升发疏泄之功。

类型编辑本段回目录

清阳不升证1.脾虚不升胃脘胀满

症状:纳谷不馨 胃胀 便稀 头昏不清 舌质淡红 齿痕苔白

药方:陈皮9克,黄连9克,茯苓12克,羌活7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泽泻12克,柴胡7克,生黄芪12克,党参12克,防风7克,白芍10克,甘松8克.14剂愈。

临证体会:“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虚则纳谷不馨。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而下利,浊阴不降则胃脘胀满。 《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上午乃阳气生发之时,今脾虚清阳不升故见头昏不清,上午重,后又因颈项酸楚找我(因此人乃我同学)又予原方加葛根愈。

2.脾虚不升胸阳不振

症状:胸闷 头疼 大便不爽 小便不畅 肩臂 痛脉 弦缓 滑舌偏红 苔腻灰

方予升阳益胃汤加减:陈皮10克,半夏10克,防风8克,白术10克,党参12克,羌活8克,生黄芪12克,茯苓12克,柴胡8克,黄连9克,泽泻12克,白芍10克,焦三仙各15克,鸡内金15克。

临证体会:胸闷胸疼之病多从心治之。然脾胃有疾亦可引起。《湿热病篇》曰:“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胸中乃大气所在,大气者贯心脉行气血,胸为清旷之野为阳气所居,今脾胃虚弱,清阳不能充养于胸中,故而胸闷。二便不畅者乃由中气不足所致。《黄帝真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肩臂痛者手太阳气郁而不行,故取风药散之。

3.脾虚不升痰阻失眠

清阳不升证症状:寐差可睡四五个小时 梦多 胸脘满 不欲食 恶心 便秘 脉弦 濡舌淡红 苔薄腻

脾虚肝郁湿困升降失司,拟健脾化湿升清。方宗升阳益胃汤:陈皮9克,黄连9克,茯苓15克,羌活7克,白术12克,半夏18克,泽泻15克,柴胡7克,生黄芪12克,党参12克,干姜5克,郁李仁30克,夜交藤30克,白芍10克,防风7克。14剂。

药后恶心止,胸不闷食寐可,便已不干,尚脘痞,脉弦濡寸弱。

上方加生麦芽15克鸡内金15克升麻6克14剂愈

临证体会:“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乃阴阳升降之枢纽,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承,阴阳相交,则可成寐。 《营卫生会篇》曰:“阳入于阴则寐。”今脾虚湿困,阴阳交通之道路不畅,故而不寐。故方中取重用半夏化其痰浊交通阴阳,重者半夏还可用至30—50克。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则胃脘胀满、恶心、便秘,故以升阳除湿,举其阳则浊气自降矣。

4.脾虚不升清窍失养

症状:头痛 醒后出汗 稍累则出汗 口干 食差 左下腹痛 便稀 腿烦无力 西诊为结肠炎脉 濡滑舌质暗 苔白

方宗升阳益胃汤加减:陈皮9克,黄连9克,茯苓15克,羌独活各8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泽泻12克,柴胡8克,生黄芪12克,党参12克,干姜5克,木香6克,白芍10克,防风8克。7剂。药后头痛饮食睡眠好转,累后汗出减少,又于上方加浮小麦30克生龙牡2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2克连服十四剂诸症减。

临证体会:头乃清窍必赖于清阳充养,今脾虚夹湿清阳不能上达,清窍失养,故可见头痛。《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虚肝郁不疏而左下腹痛,脾虚清阳不升则下利,《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食疗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清阳不升证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克) 甘草炙,各五分(9克) 人参去芦,三分(6克)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克)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克) 升麻二分或三分(6克) 柴胡二分或三分(6克) 白术三分(9克)

用法:上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补中益气丸编辑本段回目录

清阳不升证

补中益气丸功效
1.国家医保甲类产品
2.经典古方,源于“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成方于1249年
3.补中益气。用于脏器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肌无力

补中益气丸说明
剂  型:丸剂(水丸)
成  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规  格:6g*10袋*100盒
其他说明:1.国家医保甲类产品2.经典古方,源于“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成方于1249年3.补中益气。用于脏器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肌无力
药品生产单位:河北世济唐威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清气不升证 下一篇温毒在表证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