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疾病   

皮痹病

标签: 皮痹病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内经》《素问.痿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邪气留恋于筋骨,则疼痛难已;病久日深,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则麻木不仁;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则导致脏腑之痹。如"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为心痹;"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为肾痹等等。此外《痹论》还以邪气所伤部位不同,分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皮痹病
皮痹病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所著《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对痹证病状病因病机又进一步进行了阐述,他说:“风湿痹病三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内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博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 《内经》《素问.痿论》是讨论痿证的专篇,指出痿证的症状主要是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行走者较为多见。主要是由于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而弛纵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因而成。
以上论述虽未提及多发性肌炎(PM)及皮肌炎(DM)的名称,但从PM/DM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研究来看,这些理论确实包涵概括了PM/DM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皮痹"、"肌痹"和"痿证"范畴。其治疗原则不外乎"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而已。在治疗时必须标本兼治,祛风解毒,清热除湿以治其标,养血荣肌,活血华肤以治其本,从而使受损肌肉炎症消除,使受损皮肤皮疹隐退,彻底治愈PM/DM
根据"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肺主皮毛"、"肾主骨"的中医理论。在"荣肌华肤"治则的大前提下,还要分清寒热虚实,认真辨证施治。
皮痹病
皮痹病
脓皮病: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见的皮肤感染。多发于儿童。
如何感染?
常因为细小的抓伤、裂伤或昆虫叮咬而感染,亦可经人与人之间接触而传播,还可从身体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本病在炎热、潮湿的夏天,特别是居住拥挤和卫生情况不良时更多发生。
有那些症状?
开始为皮肤的红斑或肿块,发展为脓疱,脓排出后结痂,可有搔痒。痊愈不留疤痕。如抓患处可向其他部位迅速播散。
症状何时出现?
细菌引入皮肤后1-3天出现症状。
如何治疗?
在感染发生前,可局部使用抗生素类治疗被昆虫叮咬处,或擦伤、裂伤处。一旦感染发生,应就医,服抗生素治疗。
皮痹病
皮痹病
是否需要隔离
是。学生应离校,直至开始治疗后24小时。
如何免受感染?
皮肤的任何小割伤、擦伤均应迅速清洗及处理。保持患处的清洁,避免接触及抓搔。
照料患者时,应经常用肥皂洗手,以防传播他人。
不与脓皮病患者共用毛巾浴巾、衣物,除非事先处理过。

相关搜索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
[1].  医脉通   https://news.medlive.cn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皮痔 下一篇皮翻粘睑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yatao
yatao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更多>>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详细]
获得性再障
  获得性再障(acquired aplastic anemi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详细]
什么是伊文氏综合征...
伊文氏综合征(Evans Syndrome)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详细]